本网讯(向海蓉、易浩狄、文三红)在全市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中,玉阳街道窑湾村积极探索低成本、可持续的管护模式,实现了村容环境与产业发展的双提升。
走进玉阳街道窑湾村吴家坡,绿意扑面而来,洁净的道路蜿蜒入户,与村民自发养护的花木相映成趣。
这幅乡村宜居图景,正是源于窑湾村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持续探索与创新。以吴家坡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为突破口,窑湾村从根上治、从制上立、在质上提,探索出一条“低成本、常态化、可持续”的特色乡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新路径。
要将这条可持续的路径落到实处,资金保障是重点。窑湾村里采取“四个一点”资金筹措法巧解难题。玉阳街道窑湾村党委书记文光新说:“多方筹集资金,村级出一点,企业捐一点,群众筹一点,政府补一点,筹集资金共23万多元,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解决了,更要花得巧。窑湾村坚持低成本打造,通过“就地取材”,使村容村貌既保留乡土特色,又彰显生态智慧。“组织村民到河边捡石头,收集废旧轮胎、石碾石磨等,我们因地制宜,精心设计,让这些旧物件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文光新说。
环境美起来,长效管护成为关键。窑湾村建立了村干部每日巡查机制,将环境管护纳入村规民约,设立“村庄清洁日”,推动村民形成自觉管护环境的习惯。30余户村民主动认领“区域包保责任牌”,负责门前绿化与道路维护,实现了从“干部推着干”到“村民抢着干”的转变。
村民黄家清开心地表示:“现在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出一份力是应该的,让我们住得更舒适。”
环境的持续提升也吸引了产业投资。沮漳园林在此建立花卉苗木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当阳市星源水产养殖厂看中此地良好的生态与区位优势落户建厂,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万元。
当阳市星源水产养殖厂负责人黄晓勇说:“我们选择在吴家坡投资,正是看中这里优美的环境和村民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个村自觉长效的管护机制,为我们养殖厂营造了稳定、舒心的生产环境。”
窑湾村以系统治理推动环境持续改善,以长效管护实现成果巩固提升,实现了从“环境美”到“发展美”的蝶变,实现了“环境改善——长效管护——产业升级”的良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