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李伟、谭昊)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我市通过实施“小田并大田”,让农田集中连片、道路纵横有致、沟渠排水通畅,土地耕种从低效分散到高效集约,实现了村民、村集体和经营主体的三方共赢。
眼下,本是农闲时节,但在王店镇白河村的农田里却格外热闹,平整田块、修建沟渠……4个施工队30多台大型机械正在进行“小田并大田”的施工。村民刘勇是村里的种粮大户,去年流转了130多亩土地,但由于田块分散、零碎,种植的成本一直较高。看着如今平整的田块,刘勇对来年的耕种充满了信心。
王店镇白河村村民刘勇说:“高标准农田整治以后,对农田的管理、灌溉,对飞防和机械操作都有很大的好处,农田实现了大规模成片管理。”
“小田并大田”改革把农民群众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式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是解决 “谁来种”和“怎么种”问题的前置条件和现实需要。但在实施之初,有的村民却发出了“不愿流转”的声音。玉阳街道窑湾村村民黄家德,自己承包了十多亩土地,因为担心土地流转出去后收入降低,一直不愿意流转。为此,农业部门和村集体通过一系列政策和做法,让他吃了定心丸。
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谢海涛说:“首先是承包权稳定不变,让农民可以放心;第二就是村集体流转,让农民可以增收,第三就是通过社会化托管,让农民种田降低成本;第四就是一户一块田,让农民可以便捷地耕种。”
去年,窑湾村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整治,由村集体出面,引进3家市场主体流转土地1800多亩,成立了专业种植合作社和劳务公司,引导村民就近就业。田还是那些田,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村民的收益都有了明显提升。
玉阳街道窑湾村村民黄家德说:“原来我不愿意流转,认为自己种田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但是通过一年的实践,市场主体为农民带来的收入多一些,所以我现在愿意把土地拿出来流转给村集体和市场主体。”
从不愿流转到愿意流转,转变的是农户种田的理念,收获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通过“小田并大田”,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预计到2025年我市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谢海涛说:“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小田并大田’整治21.67万亩,单个田块面积由不足3亩集并至10亩以上,项目区内土地经营权流转率达81.7%,带动5万农民‘洗脚、上岸、进城’,年新增农民收入10亿元以上,村集体增收1000万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