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覃家琦)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市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性工程,我市对标省强县工程体系要求,聚焦产业链条、经营体系、和美乡村、组织保障,出实招、抓实干、求实效,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农业强市”共富新路。
在坝陵街道精耀村,多年来,土地“碎片化”严重,最大田块3亩左右,基本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自“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以来,精耀村村集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保证农户土地确权面积不变、地力等级相同的基础上,主动为其做好“调换田”服务工作,现在经过村里重新规划调整,小块田合为一大块,大大节约了种地成本。
坝陵街道精耀村村民洪文说:“通过调整,现在二十几亩田利用机械,一天时间就全部种完了,省工省时,每亩至少节约100块钱。”
坝陵街道精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家长说:“我们村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发展,将农民收入来源由单一的土地产出变为‘土地流转费 年底分红 务工收入’。”
去年以来,我市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6.69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62%,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争取任务量和资金居全省第一。同时,通过强化“品牌 ”,实施“当阳 ”和“长坂坡 ”双品牌战略,全年成功申报“二品一标”农产品8个,累计拥有“二品一标”农产品有效品牌61个。其中我市红缘丰食品有限公司的“长坂坡”品牌荣获中国十佳粮油区域领导品牌,民天米业公司的“秋慕思田”生态香米获“中国好粮油”称号。良好的品牌效应,也带动了产品的销售,让优质的农产品畅销全国。
红缘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爱华说:“我们坚持走品质路线,种植高产、高油、高抗的优质品种,用我们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出高品质的菜籽油。”
农技服务体系是联系科研与生产的纽带,强化“机械 ”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当阳市褚家湖粮食专业合作社,宽阔连片的土地上5台旋耕机同时翻耕作业,无人机在空中播撒农药,自动插苗机随即下田栽插,半小时之内,田地耕种完毕。同时,相邻的水稻田也在机械的助力之下完成收割,成熟的稻谷颗粒归仓。
当阳市褚家湖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孙俊华说:“合作社推行全程机械化服务,为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主要是把我们劳动力都释放了。”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培育各类经营主体,2023年,我市净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家,总数达到110家,居宜昌市首位。农业农村部门还通过实施“削薄强村”行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突出服务组织培育,纵深推进农村改革。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向阳说:“我们引导和鼓励村集体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特色等,采取‘一村一策、多村联动’等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
截至目前,全市15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4345.05万元,村平均收入27.85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14个,100万元以上的村4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