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卢归平、杜晓旭)近日,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野生动物保护案件引发社会关注:17人因猎杀、买卖1938只极危动物黄胸鹀及198万只麻雀被依法判刑。这一案件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再次敲响警钟,而在黄胸鹀迁徙途经的当阳市淯溪镇,一场全民参与的守护行动正让“生态防线”越筑越牢。
淯溪镇凭借密布的河湖与茂密的林木,成为众多候鸟迁徙的“天然通道”,每年迁徙季,数百至数千只黄胸鹀会在此集群停歇,最多时可达3000-7000只,构成独特的生态景观。为让这些珍稀鸟类安全过境,当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淯溪镇自然资源规划所近期开展了多形式保护宣传:工作人员走进集镇市场、村头巷尾,用通俗语言讲解野生动物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政策,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村干部逐户递送传单,把“不捕、不食、不买卖野生动物”的理念送到村民家门口。
听完讲解的村民们不仅主动承诺从自身做起,还当起了“宣传员”,提醒家人朋友共同守护。如今,淯溪镇的野生动物保护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们定期在林地、河岸巡查,一旦发现非法捕猎迹象立即上报;摄影爱好者用镜头捕捉候鸟灵动身影,通过朋友圈、村民群分享,让更多人看见自然之美。
淯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强巡查监管,畅通举报渠道,让保护意识融入日常,让迁徙候鸟在淯溪的绿水青山间安心栖息,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成为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