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bdangyang@yeah.net
新闻热线:0717-3239531
当前位置:凯发娱乐-k8凯发版官网 > 专题专栏 > “义”起评
筑牢教育公平防线 需制度与专业并重

发布时间 : 2025-09-19

近日,“两名自闭症学生报到被劝退”事件引发网友热议。最终经广东省残联组织专家评估,两名自闭症学生因具备适配的学习与生活能力,成功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办理入学手续。这一结果让当事人享受到了公平的受教育权益,也通过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公平无例外的理念。最初的入学受阻到最后通过专业评估成功入学,证明面对特殊群体诉求,需以制度为基、以专业为尺,实现既保权益,又促公平。

专业评估是实施教育公平的核心。回溯事件经过,19岁的李同学通过广东省残联正规选拔推荐,凭借自身能力被院校录取,却在报到时因“自闭症”身份遭遇入学阻碍。这一事件背后是部分学校对特殊群体的认知偏差,也暴露出特殊教育衔接环节可能存在的“隐性壁垒”。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而特殊群体的教育权益更应被合法保障。广东省残联组织四位专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适应力进行科学评估,以“同类患者中程度较轻,给予帮助可顺利完成学业”的结论,为学校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当前,我国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但在特殊学生招生、入学评估、校园支持等具体环节,需制定更细化的操作规范,比如明确评估机构资质、评估标准、校园帮扶措施等,让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有“章”可循。

部门协同是推动教育公平落实的关键。教育、残联等部门需建立联动机制,形成“问题共商、责任共担”的合力。通过残联组织评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就业服务中心跟进反馈,各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为问题解决提高了效率。部分地区也积极探索建立特殊教育制度,集中解决特殊学生入学、升学、就业等环节的堵点问题,为特殊学生规划技能培训方向,各部门职责清晰明确,避免了“九龙治水”的推诿扯皮。此外,数字化协同平台的搭建也能提升效率,通过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系统,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主动担当是践行教育公平初心的动力。学校需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支持体系,比如配备专职辅导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搭建心理疏导平台,为特殊学生营造无障碍的学习环境;同时教育部门可联合社区、学校、媒体等,开展自闭症知识普及活动,加强政策宣传与认知普及,营造包容接纳、平等尊重的社会氛围。在日常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在处理残障人士就业、特殊儿童入学等诉求时,可以多一份耐心倾听,少一份刻板印象;多一份主动服务,少一份被动应付,让每一位特殊群体成员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教育公平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两名自闭症学生顺利入学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制度的善意、专业的力量,也坚定了教育公平“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真谛。将教育公平融入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通过进一步完善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机制,推动部门协同更高效、政策落实更精准、社会氛围更包容,让公平与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需要温暖的角落。

作者:刘秋兰 河溶镇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